發佈日期: 5/3/2024

您知道3D打印陶瓷與傳統陶瓷的製作有甚麼分別嗎?「陶瓷的數碼形態」的其中三位參展藝術家莫鎧靖、翁振傑及姚俊樺以是次的創作經驗與您分享兩者的分別!

參展藝術家莫鎧靖在接觸3D打印前,一直對陶瓷有著濃厚的興趣。他坦言十分享受「親手捏陶瓷」的過程,因為他在腦內想到的任何形態,都可以用手親自把它變成現實的物件;同時在整個互動過程中,可以留意它的變化,即時作出修改。

後來,他把陶瓷結合3D打印技術,雖然兩者都是陶瓷製作,但整個過程不盡相同。就3D打印而言,莫鎧靖形容整個製作過程變得比較「間接」,需要花更多時間在背後規劃,無論是預備泥、畫圖、打印後再修飾, 都需要依靠機器進行。正由於打印機器的參與,為陶瓷製作未知的因素, 亦帶來很多新的可能性,「例如你可以直接掃描朋友的頭顱,打印出製成品。這是傳統陶瓷較難做到的。」。

「在這次展覽中,我大多是協助學員完成作品,最大得著是可以從中探索這部機器的可能性,而這是我自己未曾想過的。」莫鎧靖從前自己運用機器製作陶瓷時,曾出現了不少問題,但如今他與學生們成功打破了種種局限,讓3D打印的功能變得更全面,展示其多樣性。現時,莫鎧靖仍持續試驗3D打印陶瓷的可能,希望將來可印出圖案細密且具動感的陶藝品。

至於另一位參展藝術家翁振傑,他通過是次展覽亦有新的體會。比較傳統及3D打印的半成品,他發現後者的疏水性及透氣性較高,過往傳統技術可能需要半個月才能完成「疏水」的工序,但現在3D 打印只需要一個星期,製作過程較以往快捷,亦更具彈性。

另一位參展藝術家姚俊樺則表示,這是他第一次嘗試3D打印。與過往自己製作陶瓷不一樣,這次他把大部分製作時間也用在電腦工作,「經過電腦繪製及計算,作品的線條非常完美,好像發現新大陸,但事實上製成的成品也會出現偏差,原來電腦繪製亦會出現未能預計的狀況。」他又提到3D打印另一個好處,「這次可以説是一個『 自肥』項目。我曾搜集動物骨頭做模型,不過擬於現實,未必搜集到質素好的骨頭,甚或不齊全、出現缺陷;現在使用3D打印,可以彌補這些不足,令成品更符合自己想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