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日期: 10/9/2024

香港藝術學院藝廊展覽 — 不是胡思 沒有亂想 唯有創作正在展出,我們與三位參展藝術家張影薇、Toby Wong和王嘉穎深入交流,探討他們的作品和靈感來源。她們希望向觀眾傳達如何從表面的胡思亂想中尋找內在秩序與意義,探索自身的創造力,擁抱藝術表達的變革能量。‍♀️

 

通過是次參展的藝術作品,你們最希望傳達的信息是甚麼?

這次展覽的核心信息,是希望向觀眾傳達如何從表面的胡思亂想中尋找內在秩序與意義。

我們的作品承載了藝術家內省的旅程,捕捉原創力的本質,展現了普通中蘊藏的非凡。通過探索人類感知、社會結構和自然系統的複雜性,我們期望引發觀眾對生活、價值觀和存在的深層思考。

我們希望觀眾能在作品中發現隱藏的規律和美感,感受藝術表達的力量,讓觀眾重新認識這個看似混沌的世界,從中汲取創作的養分;超越表面的胡思亂想,洞見事物的內在秩序。啟發他們探索自身的創造力,擁抱藝術表達的變革能量。

 

你們如何描述自己的藝術風格以及使用的媒材?能否概括描述你們從最初概念到完成作品的創作過程?

由於我們的思維和創作都是源自於自身的背景、經歷、喜好等等,所以每個人的著眼點都必然不一樣。 例如,Maria偏好探索時間的流逝和痕跡,Toby則關注生活與內在情感的複雜性,而Waverly對前世今生和神秘學產生濃厚興趣。我們三位藝術家各有不同的創作偏好,卻都源於有系統的自我探索歷程。

 

我們運用廣泛的藝術風格,從具象、紀實、到抽象形式,試圖呈現內在秩序、偶發的變化和動態。媒材方面,我們採用了繪畫、攝影、 雕塑等多種媒材,力求以視覺語言層層剝開表象,探尋事物的本質。

從最初的靈感源泉,到反覆的實驗和修改,再到最終完成作品,這是個充滿探索與反思的創作過程。由無邊無際的靈感中,透過層層篩選,我們最終聚焦於核心創作主題,正是我們所謂的「不是胡思,沒有亂想」。我們希望透過這種創作歷程,與觀眾分享我們面對胡思亂想時的思考和領悟,讓大家在作品中感受到我們內心的情感共鳴。

 

於香港藝術學院和RMIT藝術學院打拼數年後,再次回到學院辦展?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?

對我們三人來說,能夠再次回到學院的藝廊舉辦展覽,既是「歸來」,也是一種「新的開始」。相比之前在校求學時最初的創作,我們現在多了經驗和思考深度;對自身的藝術實踐有了比較清晰的定位,也能洞悉當下社會的脈動,並於作品中有所反映。同時,我們也希望藉此機會,將我們的創作和思想,與學院師生以至更廣泛的觀眾分享交流。這不僅是對我們個人成長的肯定,也是對學院培養我們的一種回饋。

 

辦展過程有什麼有趣的事趣可以分享?

在策劃和佈展的過程中,我們確實遇到了不少有趣的小插曲。比如說,我們原本計劃在展廳牆面上直接刻蝕文字,後來發現字體過於細小,無法實現。我們只好現場改用半透明的紙張進行印刷,讓文字呈現一種朦朧而富詩意的視覺效果。另外,我們本想在走廊兩側懸掛作品,結果發現空間過於狹窄,觀眾無法舒適欣賞。於是我們調整了佈局,將作品集中在一側,騰出更寬敞的通道。這些調整雖然都源自現實的限制,但反而激發了我們的創意,最終也為觀眾呈現更佳的藝術體驗,大概,這正體現了藝術創作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超越和探索的過程。